English

上海医大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1998-02-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史美圣)去年,上海医科大学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打破导师终身制,建立导师复审制度的举措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上海医科大学目前拥有30个博士点、45个硕士点,有400多名在岗硕士生导师,160多名在岗博士生导师。该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刁承湘研究员告诉记者:“我校已遴选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是一支治学严谨的导师队伍。大量事实说明,导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系极为密切。近年来我们重视导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成立至今已13年了,近年来,该校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面,除了严格掌握导师的遴选条件外,还推出建立新导师上岗前的学习、培训制度,召开导师教书育人现场会等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导师队伍中的新老交替,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导师队伍有越来越庞大的趋势,在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着“僧多粥少”的矛盾;少数导师因科研经费少或无科研项目,难以保证研究生科研课题的完成;少数导师近3年内公开发表论著少,有的未能保持申请导师时的那股热情,对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不高。为此,去年该校研究生院提出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按需设岗、竞争淘汰”的16字原则,并提出导师资格复审的建议。经对全校各学院和各附属医院所有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复审,该校有38名硕士生导师暂停招收研究生;13名博士生导师和36名硕士生导师停止招收研究生。刁承湘说:“我们这项改革措施,其目的在于促使导师队伍始终充满活力,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打破导师终身制。这对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无疑也是一个促进。我们希望通过多年努力,能把一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导师队伍带进21世纪。”

打破导师终身制建立导师复审制度,得到了该校绝大多数研究生导师的理解。自1978年开始带硕士生、1981年开始带博士生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陈灏珠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研究生导师既不是教授那样的职称,也不是院士那样的学术称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多次强调要淡化,不把它作为一个学术层次。对研究生导师的年龄,国家也越来越要求年轻化。因此,让一些年龄过大、精力不够的研究生导师不再招生是很正常的。另外,有些专业不大招得到研究生,或研究课题申请不到科研经费,那么让这些导师停一停招生也是无可非议的,等条件具备了再恢复招生更好。研究生导师也应该采取竞争淘汰机制,让年轻人脱颖而出,并吸引更多在国外留学的专家回国服务。我们学校采取的这些措施,归根结底是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质量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张永信教授也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博士生导师,如果多年不带研究生,在学术上没有成果,理所当然应该淘汰。研究生导师终身制必须打破,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国家专业人才。”

刁承湘还告诉记者:“作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配套工作,我们对离退休的老研究生导师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去年,研究生院向254名离退休研究生导师发了荣誉证书,尊重他们为培养研究生所付出的劳动。对学术造诣很深的一些老专家,则请他们与年轻的研究生导师一起带一届研究生,以便把他们带研究生的丰富经验一代一代传下去。学校还把老专家组织起来,由老校长、第一任研究生院院长张镜如教授牵头,成立研究生论文指导顾问小组,经过一年实践,效果极好。有一位年近90的老专家,对培养研究生工作极其关心,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有问题,不顾年迈亲自在论文上写了许多眉批,进行深入的指导,使研究生获益匪浅。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会不断遇到新的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解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